开了二十几年卡车后,老谈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公司做得也是风生水起,但最近有件事让老谈十分忧心,不用说,正是让众多卡友头疼的新GB1589。
对新标准的修改,老谈有一肚子话要说,为此还特别给相关部门写过信,然而至今未得到回应。老谈的心里话无处说,烟都抽得比平时勤了些。
现代物流报《汽车周刊》记者是在江苏苏州认识老谈的,双方交流了近一个半小时。开了二十几年车,老谈对车的了解不逊于专业技术员,而多年的一线运输工作,也让他有着不少心得体会。
对治超,老谈当然举双手赞同,但“如何治”老谈也有着自己的建议。
运输成本高了,之后呢?
①少拉6吨,两成运费来补。说起治超,记者当然要关心对企业本身的影响有多大,老谈却说:“说实在话,治超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只是承担中间运输任务,成本高了涨运费就可以了。”
老谈表示,现在每车可以拉33吨货,已经签订合同的不好涨运费,但对于新签和续签的一定会涨,而且还要看油价的涨幅状况,大概涨幅在15%—20%之间。
那么运费涨了之后呢?
一个老司机的自白:治超可以,咱能不能慢慢来?
②10万亿物流费用,五成付给运输。我们平时生活所需,小到一颗图钉,背后都需要运输环节加以支撑才能实现入市销售,而这些物品的定价中往往已经包含了一部分物流成本。
统计显示,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其中运输费用比重就占去51.0%。运输成本提高势必将影响商品定价,而这则与人民生活直接关联。
不仅如此,在出口方面由于价格的升高,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降低。而在此之后,我们有可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
配套政策能不能加紧跟上?
“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治限治载是关系物流行业发展、路桥基础设施建设的大事。
问题要治,而且必须治!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只单单画下一道红线,触线者罚就能了绝后患了吗?从上面简单的一段推理中我们知道:不能。而且,我们很有可能是在制造新的问题。
那么,在制定超限超载法规的同时,我们是否能够尽快推进相关配套政策与法规的落地呢?对此,老谈的建议也与其他司机和物流业主不谋而合。
①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在运输费用中,高速公路过路费和燃油费用所占比例最大,其中高速公路收费可以说是物流业主背负的重压。
老谈表示,如果要一下将限重标准降低,又要维持成本不变那唯有从运输过程中入手,其一便是适当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
事实上,今年9月已经有高速公路收费改革取得新进展的消息传出,《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已经上报国务院,该《条例》将科学规范车辆收费标准,并有望于 2017年底前修订完成。
这对物流运输行业当然是一个利好消息,但要权衡高速公路债务偿还与降低收费水平两方面诉求,并非易事。
②规范高速公路执法。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除了需要收取必要费用,某些地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竟成了一些人“捞钱”的屏障。
过磅重量站站不同、执法人员收黑钱牟取暴利这样的事每一位物流司机都曾遇见。有时为了息事宁人他们也只能交一些所谓“罚款”草草了事,少则二三百,多则小一千,一趟运输除去司机工资和补贴、燃油费、过路费、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罚款,收入所剩无几,利润更是微乎其微。
规范执法人员素质,铲除收费站毒瘤,不仅仅是在为物流业主减负,更是在维护公职人员形象,规范高速公路秩序。
循序渐进,分治理还需分段进行
从小我们被教育成功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积累。
而治超同样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文我们已经谈到法规一夜从严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容小觑。事实上对卡车行业同样有着很大影响。
①销量激增5成,好还是不好。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重卡销量为6.74万辆,同比增长49%,业绩喜人。这与新GB1589的实施有着一定联系,然而,短期内销量的暴涨是一件好事么?
“这不正常!”一位从事卡车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短期内卡车销量的暴增意味着车企要加紧生产,这无疑将给车辆生产的供应链体系增加压力。
此外,若企业不能很好的预估市场发展动向,盲目扩大产能,一旦市场再度达到饱和,又有可能造成卡车市场产能过剩。
我们当然高兴看到颓废已久的市场再迎生机,但如此“忽高忽低”的市场走向对行业发展而言是不利的。
②一夜降6吨,“杀”一个猝不及防。尽管早在2015年物流司机们就已被“吹风”,限重标准要调整,但新规上台还是打了大家一个猝不及防,车辆本身的自重、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都尚未做好应对49吨限重的准备。
而短期内运价调整引起的物价的上涨也会让终端消费者难以接受。
那么,若我们仍以49吨和46吨为限,但在将法规实施年限拉长至五年左右,给物流业主、给车企消化的时间,更有利于行业更为长远、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利于社会稳定。
后记:
老谈只是国内众多卡车司机中的一员,但记者相信,他对治超治限的看法,以及对此的建议绝非一面之词。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鼓励规范化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世界第一物流大国”的称号,也才能有由“大”走到“强”的基础。但若一步到位,不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又怎能保障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