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做出决定,从8月1日起,对兰州市智能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系统抓拍的交通违法行为正式实施处罚。兰州市交警支队曾于6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批共有32个路口通过高清摄像头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24小时监控和抓拍。截至7月底,拍摄到的交通违法行为多达29万余起。
庞大的数据背后,反映出驾驶员对交通法规的淡漠,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对非现场执法的概念依然模糊。为什么要实行非现场执法?哪些行为会被抓拍?被拍之后如何处罚?机器执法有没有弊端?驾驶员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该系统从一开始,围绕其展开的讨论、争议之声就从未间断。
变“遵从”为“遵守”,非现场执法改变人们的驾车习惯
此次兰州市引入的基于物联网的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当监测到车辆有压黄线、逆行、禁行车辆违法通行、违法变道、占道行驶、违反禁左规定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对违法车辆进行抓拍和记录,实时将违法照片传至指挥中心,并附加事件、地点、交通违法类型等相关文字信息。中心平台具备对车辆进行黑名单比对及布控、车辆自动识别、违法抓拍、交通流量采集、自动报警等功能。
兰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李青云说,进行非现场执法最大的目的就是促进交通畅通。在交通管理中,由于非现场执法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使每名驾驶员都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其在看不到警察的时候也能对自己的驾驶行为进行约束,让交通参与者不得不守法,久而久之,逐步提高了自觉守法的意识,变被动“遵从”为主动“遵守”。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高清摄像头的存在确实让很多驾驶员改变以往随意变道、不系安全带等陋习。
私家车主包鑫驾龄3年,只领过2次违停罚单。“没什么诀窍,就是坚决遵守交通法规。”但包鑫最近在开车变得更加小心,他告诉记者,以前开车右转弯时,无论道路是否设置右转车道,只要前方道路没车阻挡,他都会借道转弯,但是现在却不敢了。
经交警部门统计,截至7月底,首批安装在主城区32个路口的高清摄像头共抓拍到各类违法行为29万余起,其中违法最多路口是静宁路北口和平凉路北口,分别拍摄3.2万起和2.7万起。交通违法中,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约占51%,违反禁止标线(压双黄线)占37%,闯红灯占5%,逆向行驶占5%,其他违法行为占2%。系统运行初期,平均每个路口每天抓拍违法行为1100多起,目前已下降到200多起。
机械化的违章记录暴露人性化管理的缺失
采访中,很多熟悉路况的司机向记者反映,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启用确实减少了不文明驾车的现象,道路交通拥堵得到缓解,但是在个别路段反而更堵了。平凉路北口就是一个例子,左转车道排成长队,可一旁的右转车道空无一车的状况频频出现,“此前,我们可以暂时借用没车的右转车道,所以当绿灯亮起,几个车道同时在通车,不易发生塞车,现在就不行了。
还有很多司机表示行车时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让人无所适从。7月31日上午,在兰州市白银路自东向西的路面上,两辆市政工程车停在马路中间进行下水管道的清淤作业,司机刘东亮缓缓将车停在工程车后面,不一会儿整个马路就排起了长队。如果突然变道就会被摄像头拍到,如果等待就耽误了上班。
所有驾驶员都可能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非现场执法系统毕竟是机器,只能机械化地记录违章。
随着违法行为的不断增多,非现场执法未接受处理率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暴露了非现场执法在获取证据后,告知当事人并进行宣传教育环节上的欠缺。
而在记者采访的驾驶员中,违法后未接到通知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违法行为不被及时纠正,司机心里就没防范意识,直到审车时才突然得知自己还有很多违法记录没有处理。”车主廖斌表示。
据记者了解,对于非现场执法记录的违章行为,系统自动生成短信并发送至车主手机的途径是目前驾驶员接受最快、通知率最高的办法,但是兰州市暂未开通这一业务。
高清摄像头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
在大众对非现场执法的讨论声中,有一种观点引人注意——高清摄像头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
提出此观点并非空穴来风。2011年,四川绵阳一车主超速驾驶时抚摸坐在副驾位置的女性胸部的照片被曝光,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为此,记者咨询了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赵和康律师。他认为,政府部门用于正常工作的监控设施是法律允许的,特别是此前交警部门已经通过媒体向公众公布了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因此并不涉及侵犯个人隐私。但是,如果私自在工作范围以外,将监控所记录的内容公开宣扬或泄露,性质就会不一样。
有市民认为,不能因为个人隐私把摄像头撤掉。一般路口都有电子监控,驾驶员和副驾驶应该知道自己是在监控之下,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所约束,自觉保护好隐私。
随后,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对于非现场执法系统中高清摄像拍摄内容涉及当事人隐私的,交警支队设置了不同的管理权限,内部签订了相关保密协议,并严格依据相关保密规定执行,不会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因违反保密规定造成当事人隐私泄露的,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如何让智能管理更有人情味?
在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交通交通管理的同时,如何使这种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更有人情味,也成为交警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
“确实存在一些路段或者是直行或者是转弯车道出现了压车而旁边车道却空置的问题,也出现了为了变道,一部分车辆临时‘加队’引发交通拥堵的现象。”兰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范晓东说。“兰州交警支队会同交通专家对上述问题较集中的路段进行了调研,下一步将会对问题突出的路段进行标识标线等方面的优化,从而使交通更加有序,同时对‘加队’现象,在高峰期将由执勤民警现场依法纠正,从而通过智能系统和人力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潜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或者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的违法行为信息,有以下情形的,经核实后予以消除: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的;机动车被盗抢期间发生的;有证据证明救助危难或者紧急避险造成的;现场已被交通警察处理的;因交通信号指示不一致造成的;未能清晰、准确地反映机动车类型、号牌、外观等特征以及违法时间、地点、事实的;记录的机动车号牌信息错误的;因使用伪造、变造或者其他机动车号牌发生违法行为造成合法机动车被记录的;其他应当消除的情形。李青云表示,非现场执法的处罚都有证据照片,驾驶员对车辆的违法行为存在疑义的可查看核实相关违法照片。如果仍有异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同时,兰州交警部门决定对8月1日前抓拍的交通违法行为,只给予警告和教育,不予罚款记分处罚,8月1日后正式进行处罚。目前,全市非现场执法系统投入运行的路口,已从原来的32个增加到72个。
交警部门提示广大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行经交叉路口时,需提前规划路线,正确选择行驶车道,按导向箭头指示通行,在直行车道左右转弯、转弯车道直行均会被自动抓拍;通过灯控路口,要严格按信号指示通行,闯红灯将被自动抓拍;上路行驶要严格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在禁左路口左转弯、违反限行规定,都将被非现场执法系统自动抓拍;遇到前方交通堵塞时,须按顺序排队通行,压双黄线、左道逆行都将被抓拍。驾驶小型客车(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驾驶员和前排座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否则也将会被抓拍。
对于非现场执法系统所拍摄的交通违法行为,兰州市交警部门暂时采用人工电话、短信、信函等方式告知当事人,同时也将在互联网站发布车辆及驾驶人违法信息。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兰州市智能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彻底健全后,会进一步完善违章通知设施,在此之前,还需要车主在车辆登记地址、联系电话等发生变更后,应尽快到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