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双十一,350亿元的成交量刷新了中国网络购物的新纪录,而在这背后,是一场信息流与物流的极速运作。网购时代的到来,让物流信息化联网的需求更为强烈。
11月14日至15日,在杭州举行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会,宣贯《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纲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国家级行业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交换节点建设指南》三大纲领性文件,是此次会议重要内容。这三个纲领性文件,为今后公共平台的建设推进提供了索骥之图。
截至目前,公共平台已在物流上游各行业的零售生产商以及港口、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等运输环节广泛对接与应用。使用公共平台物流管理软件的企业已有1万余家,平台连接数达到14.8万家企业。公共平台单个交换节点日数据交换能力达300万条,企业通过平台实现交换数据量累计超过4亿条,日交换量稳定在200万条。如今,公共平台仍在延展“触角”。浙江作为平台起步点和全国管理中心,在应用方面的先行先试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平台的一次次应用不仅仅是悄然改变着物流的格局,也在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和“品质”。
编者按:从一批国内知名大企业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后的发展轨迹,以及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服务推广成果已可窥见,公共平台的应用正在改变物流的格局。如今,公共平台已在物流上游各行业的零售生产商以及港口、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等运输环节延展“触角”。
物流园区
省钱又省时还省人
义乌物流园区管理服务质量大升级
●开发费用节省300万元 车辆进出效率提高32%
“试点参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既帮我们提高了效率,又满足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大大提升了各个物流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说起这个试点项目,义乌市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分管物流的副总经理赵晓表示,企业从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估算,仅开发费用就节省了300万元,同时公共平台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咨询、软件应用维护巡检、个性化功能升级等服务,在实际运行后帮助公司节省园区管理人员近20人。参与项目切实为物流企业带来了实际经济效益。除了节省开支,在使用依据国家平台标准统一发放的车辆卡后,车辆进出物流园区的效率整体提高了32%。”
义乌是国内小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各物流园区内布局着政府职能部门、物流中介、物流企业等众多的组织机构。货物量大、职能较多,因此在营运高峰时段,园区内经常会出现道路拥堵、瘫痪情况;组织机构复杂,则对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也显得多种多样。
2010年2月,义乌市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参与了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通用软件建设项目,开始使用物流基地类通用软件。该软件已在江东货运市场、江北下朱货运场、国际物流中心投入使用。
依据国家平台标准发放统一车辆卡,车辆进出效率提高32%,园区停车场利用率上升17%,日采集车辆通行数据超过4000条,为地区交通疏导分析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目前,该车辆卡可以在参与互联工程的近30家园区内通行,依托车辆卡为载体,通过园区实现车货交易比例达到21%。而对司机而言,通过公共平台物流园区互联共享工程,司机只需办理一张车辆卡即可在全省30家园区内办理会员,免去重复办卡的负担,据分析平均可为司机节省成本500元左右,降低司机运营成本。
赵晓表示,他们企业的四个物流园区在应用软件的基础上通过公共平台实现了业务联动。依托公共平台NEAL-NET项目,还帮助企业打通了海关、港口、船公司等多个国际物流的重要环节节点,提升园区作业效率。企业信息孤岛问题迎刃而解。同时,还实现了服务增值。入驻经营户可以通过公共平台应用中心享受到货运物流资源、驾驶员信用考核、货物全程跟踪等众多服务。
港口
Neal-Net网络 海铁联运示范
让“国际大港”的“科技强港”战略有了支撑点
●为“可视化”奠定基础,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站式查询
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叠在开阔的港区内,龙门吊仿佛巨大的手臂有力地将集装箱“提起”和“放下”,宁波港日复一日呈现着繁忙有序的场景。该港域是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存储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2012年,宁波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4.53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排名第3位,世界港口第4位。预计2013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9亿吨,同比增长8%。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强港”有力的支撑。其中,2011年,宁波港域成为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首批试点港口。2012年,宁波港域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又成为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宁波港集团信通公司总经理任海东介绍,目前Neal-Net网络系统为宁波港区动态船期数据共享、集装箱转台跟踪等提供了相应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和网络系统。其中动态船期共享接口已有宁波航交所、宁波北仑集运基地、宁波船货网等6家到单位试点使用,与浙江电子口岸、宁波九龙无叶等企业进行了技术对接,日均访问量达到1300多次;集装箱状态跟踪接口已有宁波世贸通外贸平台、宁波简达国际货代等8家单位试点应用和技术对接,日均访问量达到1500多次。
“以前我们也提供这样的信息查询服务,但是现在的信息更清楚、更全面,比如进门状态、出门状态等每个节点都很清晰。有了公共平台集中展示和整合后,比如原来只能查到港口区域的信息,现在也能查到陆陆运输信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方便了很多。”
平台型企业
“强强联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初尝公共平台甜头
●合作物流商翻番,快递企业节约20%人力时间
“逐一去考察筛选物流企业,对阿里来说太费精力和时间,公共平台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物流企业资质查询服务,使得我们能够在不用一家家单独考察的前提下,实现与物流企业的快速对接。”这是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物流市场业务总监李勇瑞对阿里物流平台和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结合给予的最真切的评价。
阿里物流平台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在线物流服务,2011年初上线,为当前国内最大的在线发货平台。对高速发展中的阿里巴巴而言,一些物流企业不规范、信息化程度弱、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引发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发货平台的发展,如何快速高效地实现与资质优秀的物流企业对接,成为了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去年11月,阿里物流平台和公共平台在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以及信用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以公共平台为依托,阿里物流平台实现了与已经通过严格信用考核的物流企业的系统互联,而阿里上的B2B会员在物流环节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此外,得益于数据互通,阿里物流平台中货物跟踪数据的集聚能力和对接速度也有了较大提升。
作为直接受益者,物流企业对于两大平台“联姻”的感触也颇为明显。来自中通物流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物流单子是靠人工下的,要先进到阿里巴巴物流平台上下,不能一步到位。现在,阿里下的物流单子可以实时进入我们内部的ERP系统内,我们也可以实时把接单的信息反映给阿里,仅中间环节的人力和时间就节约了20%;此外,如果某个物流单子我们去做的话是亏损的,我们还可以拒单并反馈给阿里,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阿里物流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公共平台的合作为广大电商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流资源,增加了物流活动过程透明度,同时也有助于广大物流企业诚信信息的积累,从而提升了电商企业的物流服务支撑水平。
商贸企业每天全程“跟踪”2500万元药品
国内零售巨头华东医药
收获的不仅是安全
●单据处理由3小时缩至5分钟,90%业务经公共平台流转
如今,华东医药通过公共平台发送的货物价值达到2500万元/天,其90%的物流业务通过平台进行流转,公共平台在为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和节约开发成本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因将原先手工录入单据的方式转化成系统自动生成,华东医药的录入总体差错率从原先的5%降低到0.05%;在单据处理上,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平均5分钟可发送一张托运单。
随着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对药品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药品制造、采购、销售配送全程追溯的要求日益凸显,物流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平台的接入,使得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与物流承运商之间通过公共平台实现互联,为药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实现了“实时跟踪”。
每天1000张左右,这是华东医药与承运商之间的日均托运单,如此大量的单据需要每天花2-3小时进行录入,录入差错率高。之前,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缺少高效的物流信息传递渠道,“我们对于客户关注的货物的流向和到达情况也无法给出及时反馈。”华东医药供应链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10月开始,公共平台与华东医药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司落实了具体互联方案,并进行系统改造,并于2013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
从华东医药与公共平台互联前后的各项数据表明,通过与公共平台的对接,推动了供应链上下游互联,实现了商贸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业务数据交换,提高了企业间业务协同效率。除了华东医药,新华书店也是与公共平台对接后受益巨大的商贸企业。目前,浙江新华书店物流配送单据交换准确率提高到99%,信息及时性可加快3小时以上。如今,浙江新华书店通过平台支撑了其1/4的物流业务和15亿元的销售额。
生活中任何一个环节也许都离不开现代物流。在老百姓看来离他们遥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其实已经悄然提升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